“改”出好作文
——中高年段作文批改實踐初探
文章摘要: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最令師生頭疼的。對學生來說:作文難寫;對老師來說:作文難改。一篇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個“改”,不但是教師的改,而且還有學生的“改”。《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并對學生提出了修改自己習作的要求。
關鍵詞:
作文 批改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最令師生頭疼的。對學生來說:作文難寫;對老師來說:作文難改。
傳統的作文批改方法是教師全批全改。老師們對于作文的批改,可謂“殫精竭智”,“絞盡腦汁”,費時費力。但實際上大多數學生只會關注老師的評語或者等級分,對于自己作文上出現的問題 “置若罔聞”。在一定程度上師生對于作文批改都陷入了一個“死胡同”。于是,學生對教師作文批改收不到實效,教師的精批細改也是徒勞無功,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沒有進步……
2013年10月份,我有幸參加了由“新作文有效作文教學研討暨示范觀摩課”的作文研討活動,會中對宋運來老師的《不可不知的十件作文難心事》講座印象深刻,他說到了作文難心事其中有兩條就涉及到作文的批改:第六條“真會搞怪,上帝為什么只安排了一位吝嗇的讀者”。第九條“真雷人啊,讓千百萬學生十分糾結的一句評價語——該篇文章不生動,不具體”。這兩條就深刻的剖析了傳統的作文批改,只是老師獨立的封閉式的批改,把學生完全摒棄開來,而且教師的評價語局限性大大壓制了學生習作之后的修改,以及忽視了對自己習作問題的真正的根源糾正。管建剛老師的六年級作文評講課《班級風波》,深刻的剖析,學生精彩的互動,都讓我看到了作文批改的魅力和它的實效性所在!更明確了作文評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的確,一篇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個“改”,不但是教師的改,而且還有學生的“改”。《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并對學生提出了修改自己習作的要求。同時,小學高年級語文課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明確要求學生作文寫成后要進行認真修改。可見,放手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學生的修改能力,是當前作文教學中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寫道:“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次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采用多種形式評價。”因此,習作評改方式應是開放的,多方面的。“師評師改”,“生評生改”,“互評互改”……都應視情采用。教師要想方設法創設開放的評改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評改的機會。只有改革教師單一、單向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讓學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作文批改中動腦、動手,提高作文素質。
習作評改應是師生情感交流的橋梁,也應是學生通過多種反饋對自己的文章作出較為正確審視的一個過程,更應該成為讓學生從有興趣評改他人文章進入到自我提高的有效手段。
一次作文過程包含著:作文前的素材準備;作文構思寫作;作文后的修改、批改。三個步驟缺一不可。作文后的修改是提升學生作文水平的重要環節,改習作,而后知得失!因此學生寫完作文后對習作的修改是很有必要的!習作的修改不是隨意為之的,它既要考慮作文的內容立意,又要考慮語言文字表達……
參會回來之后,我立即在自己的課堂上,實施自己的作文修改實踐,一段時間之后我受益良多!
一、明確評改要求
1、每次習作評改訓練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班級平均水平來制定有針對性的評改要求,尊重學生獨特的批改意圖,做好指導,給予方法。
2、修改要求要貼合課標,根據中高年級特點,引導學生側重審視內容的立意,中高年段對于文章內容深度有要求,兼顧關注修改語言文字的表達。中高年段的要求可以以圖表評價細則如下:
【中年段】
評分項目
| 自評
| 生評
| 師評
| 評分項目
| 自評
| 生評
| 師評
|
1、 書寫工整
(10分)
|
|
|
| 2、分段表述
(10分)
|
|
|
|
3、語句通順、好詞好句
(20分)
|
|
|
| 4、中心明確
表述清楚
(20分)
|
|
|
|
5、立意獨特
內容深刻
(20分)
|
|
|
| 6、朗讀修改
發現缺陷
(20分)
|
|
|
|
【高年段】
評分項目
| 自評
| 生評
| 師評
| 評分項目
| 自評
| 生評
| 師評
|
1、題目新穎題文契合
(10分)
|
|
|
| 2、書寫正確字數達標
(10分)
|
|
|
|
3、標點運用、
結構分段
(20分)
|
|
|
| 4、選材合適
立意獨特
(20分)
|
|
|
|
5、條理清晰
內容深刻
(20分)
|
|
|
| 6、朗讀修改、發現缺陷
(20分)
|
|
|
|
二、傳授評改方法
1、初稿把關
所謂批改,也不是老師完全置之事外,老師的工作還是挺多的,在我們班,老師在課堂上前期進行作文教學,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或者在家用信紙寫成初稿,文章和字可以不必那么嚴苛,初稿由老師最先批改,當然這個批改只是老師對文章方向的大致把握,比如思想內容是否貼合主題,事例妥當與否,段落布局劃分是否合理。大致意見不會超過兩條。如比較優秀的習作會初稿上打“優”,直接謄改在大作文本上;合格以及不合格的需要對照初稿進行修改,再給老師審核,過關才能謄改在大作文本中,老師做到初改,剩下更加具體細致的操作,交由學生在謄改中繼續修改。大作文本收齊后,教師在全班進行交叉打亂批改,批改的主動權就交由孩子自己去發揮。
2、從篇章結構入手
高段作文以篇章訓練為主,那么教師也引導學生從篇章修改開始,從整篇入手,做到書寫美、內容美、結構美。
3、佳作引路
范文佳作作為學生習作衡量的一個標準,發揮著一定的作用。胸中有幾十篇好文章,會幫助學生修改好自己的習作。因此,每次作文我都選擇1-2片充分符合本次作文要求的佳作,引導學生按評改要求對照是否達到要求,然后對自己的習作不足之處進行修改。
同時,可以讓學生先期創作,教師挑選幾篇代表性的習作,在班級中朗讀,讓學生加以分析,讓學生在心里有一個衡量的標準。
4、朗讀修改
老舍先生說過:“寫文章有個竅門,一篇好文章寫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看文章寫得順不順,別扭不?邏輯性強不?”因此學生寫完作文后,我都不急于讓他們把文章草稿交上,而是選一個合適的時間讓他們大聲朗讀自己的作品,這是把握作文質量關口的重要一環。
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在習作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各種毛病,如:缺字少詞、語句不暢、前后不搭、用詞不當、標點錯漏等,這些毛病,若只用眼睛看,往往會忽視,放聲讀一讀,立刻就能發現錯誤所在,指導學生朗讀,我采用以下形式:①第一讀,自己讀自己聽。學生稿子完成后大聲朗讀,發現問題,及時的改正。②第二讀,自己讀給別人聽。自己將習作寫完后課讀給好朋友或者同學聽,讓別人發現自己難以發現的問題,讓同學參與修改自己的習作,這樣更容易發現自己的問題。③第三讀,讀給全班聽。經過前面的兩次讀,學生的習作至少能夠減少錯別字,語句不通順,前后不搭,內容較豐富了等問題。學生邊讀,老師和同學們邊聽,精彩處老師鼓勵點評;不當處老師指導修改。老師也可以詢問學生如何修改,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在這一次朗讀修改過程中,學生會根據提示再次主動修改。因為他們不光聽別人的作文,還聽了老師的點評。剛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害羞不敢上臺朗讀,或者聲音太小,但是學生看到了這樣朗讀的樂趣性和實用性之后,興趣大增,之后都爭著上臺朗讀。
5、互評互改
①將學生自己修改之后的習作按組分發全班,交叉評改。要求是紅筆批錯字錯詞,段落、標點,鉛筆劃出好詞好句,并有眉批,結尾打分,加上評語,修改之后需要經過被評學生的審核簽字確認,如有意見則要求批改者糾正,如沒有意見就交送老師,由老師對照審核。
②也可以是全班流水作業,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根據學生各自優勢進行選拔組員,比如:錯別字小組,標點符號小組,句子小組,段落小組,思想內容小組(以上小組組員定期更換),將一篇習作分割開來,流水修改,一篇習作,多人修改,這樣錯誤率就大大降低,而孩子的習作也被更多人從多角度去欣賞了。
③第一輪評改別人習作優秀者,被老師選撥出來,擔任下一篇作文評審員(一般情況下5-10名),集體協作分改全班作文,評審員可免除當天語文家庭作業。
④教師和學生共同批改,并有老師的批改意見和建議,以及等級分。
⑤學生以及教師批改完畢后,再將批改之后選取的佳作,與大家共同分享、回饋,學生可以看看好作文是如何寫的,老師同學是怎么批改的,今后對他們也是一個很好的借鑒學習機會。
6、評改細則
因為有了大致的操作意向,因此我琢磨著怎樣將學生習作評分進行細化,經過以往的經驗和自己的反復推敲,確定了中高年段如下的評改細則:
【中年段3-4年級】
評分項目
| 自評
| 生評
| 師評
| 評分項目
| 自評
| 生評
| 師評
|
2、 書寫工整
(10分)
|
|
|
| 2、分段表述
(10分)
|
|
|
|
3、語句通順、好詞好句
(20分)
|
|
|
| 4、中心明確
表述清楚
(20分)
|
|
|
|
5、立意獨特
內容深刻
(20分)
|
|
|
| 6、朗讀修改
發現缺陷
(20分)
|
|
|
|
合計: 、 、 均分:
自評語或家長評價語:
學生評價語:(附批改者姓名)
師評價語:
【高年段5-6年級】
評分項目
| 自評
| 生評
| 師評
| 評分項目
| 自評
| 生評
| 師評
|
1、題目新穎題文契合
(10分)
|
|
|
| 2、書寫正確字數達標
(10分)
|
|
|
|
3、標點運用、
結構分段
(20分)
|
|
|
| 4、選材合適
立意獨特
(20分)
|
|
|
|
5、條理清晰
內容深刻
(20分)
|
|
|
| 6、朗讀修改、發現缺陷
(20分)
|
|
|
|
合計: 、 、 均分:
自評語或家長評價語:
學生評價語:(附批改者姓名)
師評價語:
有了評改細則學生的批改將不會是亂無頭緒,而且可以在原有基礎上創新,加上自己獨特的批改評語,我們不妨來看看:
語句通順,從小鳥流浪到用辛苦的勞動換來勞動成果。本文對話多,符合童話的寫作要求,點個贊。要是再加一個這樣的結尾:只有用自己的勤勞和付出,才能獲得甜蜜的成果。那就更好了。
——童話習作《小鳥的新家》【批改:涂喻釗】
這篇文章寫了你的童年收藏,年邁慈祥的外婆送你的項鏈,這里面包涵著深刻的記憶的項鏈,多好啊,這收藏的項鏈,更像是一段與外婆的往事、深切的內容不禁讓讀者也想起了自己的親人。
——敘事習作《鳳凰項鏈》【批改:劉亦婷】
這篇作文書寫工整,語言也十分生動,讓讀者仿佛置身于激烈的籃球賽中。文章在寫法上做到了首尾呼應,結構分明,是我喜歡的一篇的作文!
——敘事作文《這個暑假真精彩》【批改:姚伊婧】
把分心的經過描述得有趣又清晰,更突出了問題的嚴重性,顯得整篇文章心愿與道理非常明確和肯定,同時用簡潔的事例,優美的文字凝聚成的這一篇文章,顯得畫面感十足,加油!
——想象作文《心愿》【批改:章亦童】
有了這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學生的習作的讀者和批改者將不是一個人,而是幾個人,這樣評價將會更加客觀全面,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學到了別人的長處又知道了自己的短處,了解了習作不同的處理思路,以改促寫,這樣又反哺了學生習作的能力提升。
三、養成評改的好習慣
每單元作文寫完后我都會花一節課的時間進行習作的修改,然而這次我輕松了不少,之前的三次讀,和學生互評互改,幫我解決了大部分的問題,我只用再對成品進行審核即可,可以是說從批改習作的大山中解脫出來了。
但是,我想這不僅僅是老師的解脫,更重要的是學生就在這樣的讀改中,逐漸養成了評改自己和他人習作的意識和好習慣。
以前學生害怕習作,也不喜歡改別人的習作,更不愿意別人看到自己的習作。于是我在班級中,采用朗讀匿名作文的手法,精挑細選幾篇好的,讓學生知道好作文其實并不難,以此也達到鼓勵作文優等生的創作熱情,帶動作文后進生;特意挑選幾篇“問題作文”,指出特別問題如:語言錯字、語句前后不搭、事例虛假等,往往這類作文都會觸發學生笑點,于是我會問大家笑什么?讓大家找毛病,學生當然樂于挑毛病,無形中對作文的興趣得到浸潤。于是漸漸的學生愿意批改他人的習作,尤其喜歡挑出別人習作中引人發笑的笑點。
批改熱情上來了,樂于去給別人指出問題提升他人,他們很是高興。每一期習作老師都會有意識的讓優差習作混改,優秀學生更善于去發現問題,而學困生更容易在優秀習作中汲取精華。同時在這一個過程中,學生對待習作的態度也更加嚴謹,為了面子,不會胡亂找些與自己不符合的事例,語言和句子也會更加懂得去推敲,這在一定程度上既照顧到了全體學生,又兼顧了學困生,自己的習作也愿意讓別人去評價了。
學生愿意改了,也愿意被別人去看自己的習作,這是老師最愿意看到的,可能評改這個習慣的養成是漫長的,但是一旦學生形成這個自覺的好習慣,師生都會受益無窮。“文章始成百回改”,我想不但要教會學生評改習作的方法,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習作的態度、過程,不能草草!
當然這只是初探,就必然會有許多需要去探索的地方如:如何讓學生在評改中嘗到甜頭?如何正面激勵,讓學生多發現彼此作文的優點?怎么照顧到全體學生,尤其是學困生?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探索,不斷的去解決這些問題,創新出更多更好的修改作文的方法和途徑,促進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
圖:獲獎論文證書